萍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娅之
“刚毕业时,我与其他毕业生一样,到大城市找工作,可投出去的简历却石沉大海。”近日,2024年毕业于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专业的刘天熠向记者回忆道,语气中仍带着一丝感慨。彼时心高气傲的他,对低薪、辛苦的工作不屑一顾,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
在一次偶然的网上浏览中,萍乡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见习岗位信息跃入刘天熠的眼帘,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递了简历。曾经连打印机都不会使用的职场“小白”,如今站在招聘会现场,游刃有余地协调各方、安排流程,与同事的相处也十分融洽。“刚毕业时眼光太高,这其实是很多毕业生的‘通病’。”刘天熠坦言,这份见习经历就像是“Gap Year(间隔年)”,给予他缓冲与沉淀的时间,让他在迷茫中逐渐明确职业方向。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实行见习计划不仅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更为高校毕业生搭建起一个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萍乡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管理及后勤负责人郭善欢道出见习计划的意义。集团结合业务需求,精心设计涵盖技术、管理、运营等领域的见习岗位,并配备专业导师进行全程指导,帮助毕业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见习政策不仅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更多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郭善欢补充道。集团至今共吸纳9名见习生,通过导师带教体系帮助年轻人快速融入职场,为行业输送具备实操经验的人才。企业与青年,在见习政策的纽带下,实现了“双向奔赴”。
如果说,国企的见习岗位是职业启蒙的摇篮,那么民企的见习经历则是快速成长的沃土。与刘天熠不同,22岁的李奕丹在萍乡一家民营二级医院见习,开启了另一种职业成长之路。这位上进的见习生仅用一年就通过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顺利转正。如今,穿着白大褂在科室间穿梭的李奕丹格外笃定:“那就接着干呗!”这家医院将见习岗作为人才选用的“黄金渠道”,近十年通过院企合作从院校定向招收毕业生并培养专业人才。该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陈浩坦言:“临床技能需要手把手教,我们更愿意从见习期就培养‘知根知底’的专业人才。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专科生搭建了成长阶梯。”
从国企到民企,从行政岗到医疗岗,两位青年截然不同的职业蜕变,折射出萍乡市落实就业见习政策的显著成效。2024年至今,全市新增见习岗位1804个,累计吸纳见习生736人。今年,市人社局、市委人才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遇见优企,习得成长”青年人才企业见习专项行动,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为离校两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岁的失业青年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就业。市国资委深入挖掘见习岗位,投发集团、建工集团、文旅集团等发布见习岗位144个;市工商联挖掘民营企业岗位211个;多家医院开发见习岗位60个。
政策创新体现在全链条服务保障上。市人社部门建立见习单位动态监管机制,对企事业单位实行“红黑榜”管理,确保见习人员权益。对于留用率超过50%的单位,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100%,激励企业吸纳青年。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将政策触达范围延伸至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群体。2024年,全市发放见习补贴及保险费用489.23万元,为青年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
“见习生”晋升“职场人”,这是一场关乎成长的“双向奔赴”。萍乡市正以见习岗位为支点,撬动青年就业“大民生”。下一步,萍乡市将继续深化见习工作举措,进一步扩大见习单位规模、增加岗位数量,提升见习质量。同时,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青年就业见习体系,让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见习岗位这个“跳板”,锤炼技能、锚定方向,铺就自己的职业“通途”。
按天配资-杠杆配资网-正规股票平台排行-个人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